|
自力式調節閥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时间:2025-04-27 作者:德特森閥門知識講堂【原创】 自力式調節閥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自力式調節閥是一種無需外來能源,依靠被控介質自身壓力變化進行自動調節的閥門。以下是其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 一、調節不穩定原因 1、介質壓力波動過大:被控介質的壓力不穩定,導致調節閥頻繁動作。 2、調節閥口徑選擇不當:閥門口徑過大或過小,都會使調節閥在調節過程中出現不穩定現象。 3、導壓管堵塞或泄漏:導壓管是傳遞介質壓力的通道,如果堵塞或泄漏,會導致壓力信號不準確,從而使調節閥調節不穩定。 解決方法 1、增加穩壓裝置:在調節閥前安裝穩壓閥或緩沖罐,穩定介質壓力,減少壓力波動對調節閥的影響。 2、重新選擇調節閥口徑:根據實際流量和壓力等參數,重新計算并選擇合適口徑的調節閥,使閥門在合理的流量范圍內工作。 3、疏通或修復導壓管:檢查導壓管,清除堵塞物,修復泄漏點,確保導壓管暢通無阻,壓力信號準確傳遞。 二、閥門無法開啟或開啟不到位原因 1、閥芯與閥座卡死:由于介質中的雜質、顆粒等進入閥芯與閥座之間,或者閥芯、閥座磨損,導致兩者卡死,閥門無法正常開啟。 2、執行機構故障:如膜片破裂、彈簧失效等,會使執行機構無法產生足夠的推力來開啟閥門。 3、調節閥前后壓差過大:當調節閥前后壓差超過其允許范圍時,會增加閥門開啟的阻力,導致閥門無法完全開啟。 解決方法 1、清理或更換閥芯、閥座:拆卸閥門,清理閥芯與閥座之間的雜質,對磨損嚴重的閥芯、閥座進行更換。同時,在閥門前安裝過濾器,防止雜質再次進入。 2、修復或更換執行機構:檢查執行機構的膜片、彈簧等部件,如有損壞,及時進行修復或更換。 3、調整調節閥前后壓差:通過調整上游或下游的閥門開度,或者增加減壓裝置等方式,將調節閥前后壓差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三、閥門關閉不嚴,有泄漏原因 1、密封面損壞:長期使用后,密封面可能會出現磨損、劃痕、腐蝕等情況,導致密封性能下降,閥門關閉不嚴。 2、閥芯與閥座之間有異物:介質中的雜質、顆粒等卡在閥芯與閥座之間,影響密封效果。 3、彈簧剛度不足:彈簧的剛度不夠,無法提供足夠的力使閥芯與閥座緊密貼合,從而導致泄漏。 解決方法 1、修復或更換密封面:根據密封面的損壞程度,采用研磨、堆焊等方法修復密封面,或者直接更換閥芯、閥座等密封部件。 2、清理閥芯與閥座間異物:拆卸閥門,清除卡在閥芯與閥座之間的異物,并對閥門進行清洗。 3、更換合適的彈簧:選擇剛度合適的彈簧,確保彈簧能夠提供足夠的彈力,使閥芯與閥座密封良好。 四、調節精度低原因 1、調節閥的固有特性:某些自力式調節閥的調節精度本身有限,難以滿足高精度調節的要求。 2、安裝位置不當:調節閥安裝在振動較大、有強磁場干擾或靠近熱源的地方,會影響其調節精度。 3、介質特性變化:如果介質的溫度、粘度、密度等特性發生較大變化,會影響調節閥的流量特性和調節精度。 解決方法 1、更換高精度調節閥:根據工藝要求,選擇調節精度更高的自力式調節閥或其他類型的調節閥。 2、重新選擇安裝位置:將調節閥安裝在遠離振動源、強磁場和熱源的地方,避免外界因素對調節閥的干擾。 3、調整調節閥參數或更換部件:根據介質特性的變化,重新調整調節閥的參數,如彈簧預緊力、閥芯行程等。如果介質特性變化較大,可能需要更換適合該介質的閥芯、閥座等部件,以保證調節精度。 |